首页

【智能科学教研室】“机”妙春启至孟夏,墨香满溢创新程 ——计算机学院创新中心首期打印机培训圆满收官,增加学生就业信心

时间:2025-06-09 21:23 浏览:

在学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为了践行今年的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主题,结合计算机学院专业培养计划,计算机学院创新中心秉持“创新驱动,技能赋能”的理念,致力于为学生搭建多元化、实践性的学习平台。2025年3月到5月,为期两个多月的第一期打印机培训圆满结束,此次培训犹如一场知识与技能的盛宴,为同学们带来了丰富的收获与成长。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对于就业的信心。有大四的学生表示,经过培训后,自己初步掌握了办公室常用的打印机技术,去面试的时候也更有自信了。

精心筹备,为培训筑牢根基

今年3月初,为了给同学们提供最真实、最实用的打印机培训体验,计算机学院创新中心的徐政老师自费购买了一批彻底坏掉的打印机以及各类耗材,准备送到横山书院的计算机学院创新中心工作室。计算机学院的李旎老师和几位创新中心的学生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伸出援手。李旎老师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开车将打印机和耗材从教师公寓小心翼翼地运送到横山书院的计算机学院创新中心工作室。几位创新中心的学生帮忙搬运。到达工作室后,李老师和徐老师以及几位创新中心的学生志愿者,对打印机和耗材进行清洁与整理,为即将开始的培训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为了感谢几位同学的帮忙,李老师和徐老师给几位学生进行简单培训。他们结合实物,从打印机常见维护操作讲起,再到打印机使用技巧,再到耗材的正确选择与更换,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细致入微,生动有趣。同时,李老师和徐老师鼓励大家大胆尝试和猜想,提出问题,请大家实验和验证自己的想法。

多元教学,开启技能提升之旅

从3月到5月,计算机学院创新中心组织了多次培训,既有实用理论的课堂教学,也有动手实践的现场培训,还有师生一起录制教学视频的合作。

理论培训,筑牢知识根基

在打印机使用与维护实用理论培训中,徐老师将打印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以及常见故障等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同学们听。他通过生动的案例、形象的比喻,让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易懂。同学们坐在教室里,认真聆听。

培训过程中,徐老师多次实施互动环节,让课堂“活”起来。他每讲解一个知识点,便抛出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激光打印机比喷墨打印机更适合大量打印?”“如果打印机提示‘Memory Overflow’,你会如何排查?”同学们积极举手,甚至就“硒鼓回收环保问题”展开激烈辩论。

通过这些理论培训,同学们对打印机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为后续的实操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操训练,锤炼动手能力

动手实操型的打印机维护实训是此次培训的重头戏。在创新中心工作室里,同学们在徐老师的指导下,纷纷围拢在打印机周围,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实操训练。从打印机的拆卸、组装,到故障的排查、修复,每一个环节同学们都有参与。徐老师有时采用先讲解,然后让学生操作等方式。有时候鼓励同学们自己摸索,然后纠正同学们的错误操作。有的学生在拆卸打印机时遇到了困难,徐老师会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正确操作。在实训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面对故障打印机,不再感到迷茫和无助,而是能够冷静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修复。

视频录制,创新教学形式

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方便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徐老师还带领同学们去办公室录制激光打印机常见维护操作视频。在录制过程中,徐老师一边操作一边解说,详细地讲解每一个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负责用手机录制视频,确保画面清晰、声音清楚;其他同学则在旁边认真学习或者复习。这些视频不仅成为同学们课后复习的宝贵资料,还可以分享给更多的同学,让更多的人受益。通过视频录制这种创新的教学形式,同学们对打印机维护操作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

成果丰硕,展望未来新征程

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和实践,同学们在打印机使用与维护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他们不仅掌握了打印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还学会了如何处理常见的故障问题。

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同学们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实训过程中,同学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项任务。他们通过交流和合作,不仅解决了遇到的问题,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同时,在面对打印机的各种故障时,同学们需要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这种创新意识的培养,将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此外,这一期的培训还增加了学生对于就业的信心。有大四的学生表示,经过培训后,自己初步掌握了办公室常用的打印机技术,去面试的时候也更有自信了。

第一期打印机培训虽然已经圆满结束,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却将长久地延续下去。相信在计算机学院创新中心的精心培育下,同学们将在技能提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计算机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计算机学院供稿

摄影:李旎、舒玉红

供稿:徐政、李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