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夯实教学常规,筑牢育人根基——计算机学院召开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规范教学培训会

时间:2025-09-04 10:51 浏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切实提升学院整体教学质量与育人水平,我院于2025年9月3日下午4点在勇者楼303室召开了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规范培训会。会议由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林泽金主持,参会人员主要由2025年计算机学院新入职教师参加,本次培训会旨在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明确标准、划定基线。

备课要求:严把教学设计“第一关”

三备”原则:备教材(深入钻研教材与前沿知识)、备学生(了解学情与认知基础)、备方法(设计教学策略与互动环节)。

文档规范: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课件)必须齐备、更新且统一归档。教案内容需明确体现课程思政融入点、重难点解决方案、以及课后反思环节。

资源准备:课前需完整测试所有演示代码、实验环境,确保课堂教学万无一失,并将相关学习资料提前上传至在线教学平台。

林院长指出教学需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启发性,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因材施教。教师需认真组织教学,确保过程一丝不苟,以科学的方式讲述知识,同时注重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需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拖堂;讲授得法,语言准确生动简洁,板书美观规范;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良好学风。

理论课教学:打造高效“核心算法”

结构完整:严格遵守上课礼仪,做到“铃响课始,铃落课止”。课堂应包含复习导入、新课讲授、重点剖析、互动研讨、课堂小结与布置作业等完整环节。

内容前沿:在讲授经典理论的同时,必须关联行业最新技术动态(如大模型、量子计算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前沿视野。

方法创新:鼓励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多元化教学模式,杜绝“满堂灌”,增加“研讨式”、“探究式”教学比重,将课堂重心从“教师教”转向“学生学”。

林院长强调上课时在语速方面,语速应适中,既不过快导致信息难以捕捉,也不过慢影响课堂进度;在吐字与音量方面,吐字需清晰准确,音量适中,确保教室每个角落的学生都能听清;在语调变化方面,语调应有起落,根据情感变化适当调整,使课堂讲解更加生动有趣;在语言精炼方面,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冗长与复杂的句子结构,突出重点和关键信息。

实验课教学:淬炼卓越“编程能力”

安全第一:实验开始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特别是用电安全、设备使用安全和网络安全规范。

过程管理:教师需提前验证实验题目与环境的可行性。课上须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确保实验指导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成果考核:实验报告格式需统一,批阅需及时认真。考核应注重过程性评价,结合代码质量、调试能力、实验态度及报告内容进行综合评定,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工程规范。

林院长特意强调实验课上新老师应当熟练掌握实验规范,通过实验课全流程规范的实验和掌握,教师要能够熟练掌握实验课全流程规范,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安全。实验教学安全有序,保障实验教学安全有序,统一实验课教学标准,规范实验课教学流程,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

总结与展望 凝心聚力,共启新程

会议最后,林院长指出教书育人是我们的根本任务,而教学规范是完成这个任务的根本保障。今天培训所强调的备课、理论课、实验课三大环节的具体要求,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琐事”,而是保证教学秩序、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石”。尤其是在我们计算机这样的工科领域,技术的严谨性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工程的规范性。我们教授给学生的,不仅是前沿知识,更是一种严谨、求实、协作的工程师素养。这份规范,就是我们学院声誉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压舱石”。

此次规范教学培训会是计算机学院夯实教学基础、强化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为新学期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明确的规范。学院将持续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引导全体教师将教学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推动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迈向新台阶。

图/文 陈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