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夯实育人根基 瞄准前沿需求--计算机学院高水平实验室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时间:2025-09-24 12:17 浏览: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对计算机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近日,计算机学院成功召开了高水平实验室建设规划专家评审会。会议聚焦“计算机网络”与“智能应用技术开发”两大核心方向,对未来实验教学环境的升级换代进行了深入论证与全面规划。学院副院长林泽金、计算机科学一技术教研室卢星儒主任、智能科学与技术教研室徐多礼主任、基础教研室王强主任共同参会。会议特邀由赵鹏教授、蔡宇教授、仇鹏程副教授、周让教授、傅鑫宇主任组成的专家组对建设方案进行严格评审。

会议在热烈而严谨的氛围中开始。林泽金副院长首先代表学院对各位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诚挚感谢。他在致辞中强调,实验室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实践教学的主阵地,本次规划建设的两个实验室,是学院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内涵建设质量的关键举措。“我们旨在建设的不是简单的设备陈列室,而是能够引领教学改革、支撑科研创新、孵化未来人才的综合性平台。”林院长表示,学院将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确保规划方案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在专题汇报环节,卢星儒主任首先详尽阐述了“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蓝图。他结合当前物联网、云计算、网络安全等领域的人才缺口数据,论证了实验室建设的紧迫性。汇报内容扎实具体,不仅包括对标行业认证(如华为、思科认证)的课程体系设计,还详细展示了实验室的拓扑规划、设备选型清单(如新一代路由交换设备、网络安全攻防平台等),以及旨在打通理论与实践壁垒的“项目式”教学模式。此外,配套的智慧教学管理平台、虚实结合的教学资源包以及分阶段实施的预算方案,均体现了规划的系统性与可操作性,旨在打造一个区域领先、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网络技术创新实践基地。

紧接着,徐多礼主任就“智能应用技术开发综合应用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做了生动汇报。他从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和产业智能化升级的宏观背景切入,指出建设此实验室是巩固学院在智能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优势的必然选择。徐主任重点介绍了为支撑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课程实践所需的高性能计算集群、异构加速设备、多模态数据集管理平台等核心设备的引进计划。该实验室将打破传统实验室功能单一的限制,成为一个开放、共享、跨学科的“创新工场”,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为孵化高水平学科竞赛成果和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强大支撑。

专家组对两份规划方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调研充分、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充分体现了计算机学院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同时,专家们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中肯建议:赵鹏教授就设备资源的开放共享机制发表了看法;蔡宇高工结合行业最新动态对设备技术参数提出了优化建议;仇鹏程副教授强调了实验室管理与安全运维的重要性;周让教授就如何通过实验室平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分享了见解;傅鑫宇主任则对预算的合理性与绩效管理提出了要求。会场讨论热烈,交流深入,形成了诸多共识。

本次评审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计算机学院在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学院将根据专家组的宝贵意见,对建设方案进行进一步的精炼与优化,力争将两大实验室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效能突出的示范中心,为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卓越计算机人才构筑坚实平台。

图/文:施程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