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本领,规范学术行为,2023 年 11 月 1 日,重庆移通学院计算机学院基础教研室在勇者楼 207 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此次培训由罗鹏老师、王强主持,基础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围绕师德师风内涵、教书育人实践、学术规范要求展开深入研讨。
师德师风:教育的灵魂与根基
培训伊始,罗鹏老师强调了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的立身之本。他指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在计算机学科教学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以师德为帆,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场永不停歇的修行。” 罗鹏老师结合教育案例,剖析了师德在育人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他提到,面对新时代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教师需以仁爱之心、责任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困惑,做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从课堂上耐心解答疑问,到课后关心学生的学业规划,师德体现在教育教学的细微之处,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石 。
王强老师补充道,师德师风建设要紧跟时代步伐,契合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在计算机学院的教学场景中,教师要传递严谨、创新的学科精神,以自身的职业操守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明白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为未来投身数字经济建设筑牢思想道德根基。
教书育人:以专业赋能,育时代新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核心使命。在培训中,两位主持老师聚焦计算机学科特点,探讨如何将专业教学与育人目标深度融合。罗鹏老师表示,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迭代快,教师不仅要传授前沿的编程技术、算法原理,更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
“每一堂课都是育人的阵地。” 王强老师以实际教学为例,讲解如何在《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等课程中融入育人元素。他提到,在代码调试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精益求精的态度;在项目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抗压能力。通过课程思政的巧妙融入,让专业教学既有 “技术硬度”,又有 “育人温度” ,帮助学生成长为既懂技术、又有担当的复合型人才。
同时,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培训强调教师要做好生涯指导。从学业规划到职业选择,教师需结合行业趋势,为学生答疑解惑,鼓励学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探索创新,以教书育人的实际行动,为行业输送优质人才,助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学术规范:科研诚信,创新之基
学术规范是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遵循。培训中,罗鹏老师着重强调了学术诚信的重要性。他指出,在计算机学科的科研探索中,数据真实、成果原创是学术发展的生命线。无论是论文撰写、项目研究,还是技术创新,都要坚守学术道德,杜绝抄袭、数据造假等违规行为。
王强老师结合科研案例,解析学术规范的具体要求。他提到,在申报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时,要严格遵循学术流程,规范引用文献,尊重知识产权。对于计算机学院的教师而言,科研成果不仅要追求技术突破,更要经得起学术检验,以诚信的学术态度,为学科发展积累正能量。

此外,培训还探讨了如何将学术规范教育融入学生培养。在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竞赛项目时,教师要传递正确的学术观念,让学生从小项目做起,养成严谨、规范的科研习惯,为未来学术深造、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推动计算机学科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
总结与展望:以培训为契机,筑牢育人根基
此次师德师风专题培训,是重庆移通学院计算机学院基础教研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师德师风、教书育人、学术规范的深入研讨,教师们进一步明晰了职业使命与责任。
文:舒玉红
图:舒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