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学校“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课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领导力等综合素养,计算机学院操作系统课程组积极行动,于2024 年 11 月 11 日下午18:00 于观云书院立冬・朋辈交流空间顺利开展“系统优化,与生同行”期中课程研讨活动。参与此次活动的有邓祥凯、甘振韬、吴镜汝、黎佳钇四位老师,旨在加强教师的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共同优化教学方法,采取改进措施,不断完善教学过程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出更多具备优秀操作系统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梳理授课进度,明确教学目标
活动伊始,老师们对授课进度展开集体讨论。理论课程按计划推进,已涵盖操作系统的设计原则、并发与同步机制、安全性和稳定性等内容,借助课堂讲解与案例分析,助力学生构建对操作系统架构和运行机制的理解。实验课程围绕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等核心功能展开,与理论课程相互配合,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当前整体教学进度符合预期,部分学生的实验操作不熟练,后续需加强课后辅导,以确保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分析学习情况,关注学生动态
黎佳钇老师从到课率、参与度、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四个方面进行学习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本学期学生整体实验课平均出勤率与理论课平均出勤情况较好,实验课学生参与度较高,部分学生在复杂题目上表现有待提升。通过多种评估方法发现,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方面存在差异性,在后续教学实践过程中,会制定相应计划,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应用能力。

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
吴镜汝老师从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收集两个方面进行经验交流。提出理论课采用讲授法系统讲解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案例加深学生理解;实验课通过分组讨论和实践操作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课后采用翻转课堂方式利用线上资源让学生课前自学,课堂用于答疑、讨论和实验操作。有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要点,提升学习效果。

剖析教学重难点,寻求破解之道
甘振韬老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了深入剖析。针对进程同步概念与应用、系统调用复杂性、内存管理策略、文件系统设计挑战、设备驱动程序开发技巧等重难点内容,提出通过案例教学法,借助实际操作系统安装配置等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采用阶段性学习,设计解决问题导向的项目,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组织互动讨论与实践,结合小组编程练习,提升学生实践操作和协作能力,助力学生攻克教学重难点。

教学反思总结,助理效果提升
甘老师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当前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存在一定脱节,后续课程知识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适量添加跨学科知识如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进行拓展,使课程内容更好地与行业发展相契合。教学方法上,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可以引入更多案例分析和互动式教学,增强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操作环节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知识储备和掌握情况增加或降低实验难度,设计相关实现项目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对于学习效果差异化较大的班级,可以针对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部署后期教学,明确后期计划
最后,邓祥凯老师介绍了后期教学安排。实验课方面,进程调度实验将模拟进程管理机制,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调度算法;磁盘调度实验需要聚焦磁盘访问效率优化提高学习效果;文件系统实验致力于让学生掌握文件系统组织管理原理;理论课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和概念为目标,采用讲授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清华大学出版社郁红英主编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为教材,推荐阅读《Linux 内核设计与实现》等高阶书籍拓展视野,提高学生对操作系统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增强团队凝聚力,而且提升了课程组教师教学水平,更为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课程组将持续努力,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助力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系统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筑牢根基。
拍摄:邓祥凯、甘振韬
撰稿:黎佳钇、吴镜汝
供稿:计算机学院基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