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的提升学校专业负责人教学管理素质和履职能力,深入贯彻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实施办法(试行)》文件精神,根据学校组织和计算机学院的安排,甘振韬、李海燕两位老师于2024年8月27日至31日前往海南参加以“领航专业 赋能未来”为主题的专业负责人能力提升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邀请了几位知名教育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学名师,为参加培训的高校教师们带来了一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盛宴。在培训中,专家们深入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新时代教师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创新新支点等内容,同时也通过会前的团建活动,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与协作意识,促进了各学科之间的交流碰撞,进一步激发了老师们和创新思维,为促使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水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培训课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文博遗产系教授胡卫军教授给大家作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科、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培训,并在训后“围炉夜话”的分享交流活动中与老师探讨了“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创新新支点”的主题内容。培训会中胡教授中提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科、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并围绕着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应用型课程的内涵、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开发的多元协同、课堂教学的应用性特色、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策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走产教融合之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等方面作了细致深入的阐述,提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体系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核心保证。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主战场,是高校转型的落脚点;课程应适应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强调学科知识的复合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范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包括能力本位原则、课程内容源于真实场景、实践驱动的教学模式和成果导向的学习效果评价;课程体系趋向能力为本,学术主导向行业企业需求主导转变,课程模块化设计开发,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开发,信息技术促进优质课程资源整合共享,形成校企战略联盟,推动产教融合;教学内容结合行业企业需求,推行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构建与专业有机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创新创业金课,完善课程内容,拓展教学模式;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介入科技应用前沿,实现人才培养的社会化衔接;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构建校企发展共同体,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能级;通过产学研协同育人,培养具有核心能力素养的高水平应用型技术人才,推进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综合改革。


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赵宏教授给大家分享了《基于POT-OBE的教学目标 课程设计及实践效果评价》的经验交流,针对“钱学森之问”提出了“基于问题逻辑认知模式的成果导向教育(POT-OBE);针对AI对教育的挑战,提出了一种以提升“能力+认知”为目标的5E教学范式。这些研究与教学实践,努力为师生摆脱教与学中的内卷迷茫找到一个突破口,为AI冲击下的教育学科摆脱实质“停滞”提供一个思路。首先,赵宏教授对建课背景、联盟背景进行了介绍,并作题为“基于问题逻辑认知模式的成果导向教育POT-OBE”的报告。她首先分享了关于未来教育的三点思考——智能化时代教育的特征、教师和学生角色如何定位、教师能让学生带走什么,激发了与会教师的共同思考。随后,她分享了POT-OBE(基于问题逻辑认知模式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并结合教学实践案例介绍了一种以提升认知为目标的5E教学范式(Excitation、Exploration、Enhancement、Execution、Evaluation)。最后,她以“认知觉醒、思维升级、自觉POT-OBE、拥抱AI”的联盟文化激励与会教师,鼓励大家面对挑战积极应对,共同探讨、及时分享。从“为什么优秀人才难培养”到“希望自己的课程让学生带走什么”,赵老师循循善诱,通过提问引导在场老师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现存的问题,并通过“基于问题逻辑认知模式的成果导向教育(POT-OBE)”理念,展示了高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案设计思路、教学路径与评价方法,以及教学成果凝练总结的方法等,帮助老师们建构起对于 OBE 理念的系统性认知。



培训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参与,认真思考,与培训会议的专家学者们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通过这次培训交流,收获满满,学习了更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掌握了更多实用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加明确了专业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对于今后的教学和创新充满信心。
图文:甘振韬
计算机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