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时间:2024-03-27 14:46 浏览:

人才培养目标:

具备科学的计算思维能力和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计开发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创业素养及国际化视野,具有商科基础知识及一定的工商企业管理能力,能保持健康的心态与体魄,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途径拓展自身能力的宽口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计算机软硬件设计、开发、应用、产品营销以及相关管理工作。

特色与亮点:

第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覆盖面较广,本专业将课程体系划分为软件和硬件两条主线,并辅以部分学科前沿课程,宽广的知识领域为学生的发展和学科融合提供了更多可能。课程体系如下图:

其中,《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被认定为重庆市高校线上一流课程和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后端程序设计》、《前端开发技术》被认定为校级精品课程。高规格的嵌入式智能科技硬件实验室对硬件核心课程起到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第二,在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课程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专业课程建设,推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课堂改革,鼓励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配合各类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学科竞赛、行业认证等,学生能快速成长,在学习和与他人的碰撞中,加深对专业、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从而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部分认证和获奖证书如下图所示:

第三,本专业构建了以三校四区院校为主体、强相关性企业参与的多层次虚拟教研室;以专业认证、省部级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课程为主要抓手,构建新型跨院校、多层次、多主体的虚拟教研室基层组织;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引导专业教师重视教学、回归教学、研究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虚拟教研室为平台,全面提升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实现立德树人、能力培养的根本任务和目的。虚拟教研室运行模式如下图所示:

第四,在专业教学内容方面,我们从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设计、创新五个层级,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摈弃了一些过于抽象的理论知识,在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强调应用实践与分析设计能力的培养,再在此过程中去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积极推进课堂改革,鼓励教师使用现代化信息教学手段,在课余开展各类兴趣小组和行业认证活动,围绕核心课程举办校级学科竞赛,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体验感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做事,也为他们的就业增加了砝码。

第五,本专业与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间进行了人才培养交流,多家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与科力锐科技有限公司、天源迪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百科荣创(山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协同育人实训基地,合作开办了企业定制班、定向培养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