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6 月 28 日 16 时,计算机学院培养方案编制讨论会在勇者楼 301 教室召开。向碧群院长、林泽金副院长、卢星儒主任、徐多礼主任出席会议,李海燕、甘振韬、吴圣尧三位专业负责人,以及专任教师李修元、肖其宇、陈雪媛等共同参与,围绕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三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展开深入研讨。



会议伊始,三位专业负责人分别进行汇报。李海燕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开设与学分分布情况作详细阐述,涵盖办公自动化、Python 数据库、智能计算等核心课程以及选修课设置;甘振韬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就选修课、开放试验、操作系统、计网双语课和校企合作课程等方面进行汇报;吴圣尧则介绍了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的课程安排,包括电子导论、模电数电、嵌入式、单片机等课程内容。

汇报结束后,与会人员展开热烈讨论。向碧群院长强调,专业培养方案要突出特色,与通工学院形成差异化,尤其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甘振韬提出参考国标文件,合理规划各学期学分,完善导论课程体系;卢星儒主任指出当前方案在大方向上存在不足,缺乏鲜明特色,决定于 7 月 4 日再次召开会议深入研讨。李海燕建议参考其他高校选修方向,初步拟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选修课为 9 学分,含 3 门课程(2 门理论课、1 门实验课)。卢星儒主任进一步提出,考虑到实验室资源紧张,一学期内实训课程不宜过多,嵌入式、机器人等课程应错峰开设,同时避免在第 7 学期安排选修课。校企合作课程将聚焦机器人、嵌入式领域,且各专业任选课应拓展方向,满足不同专业需求。此外,会议明确此次编制的是 25 版培养方案,并非针对 25 级学生,要求相关工作于 7 月 2 日前完成。
此次培养方案编制讨论会的顺利举行,为计算机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指明方向。后续,学院将结合会议讨论成果,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为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筑牢坚实基础。
图、文:陈雪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