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面向未来,智绘新篇:重庆邮电大学栾晓教授《面向未来的智能专业建设》主题讲座,共探育人新范式

时间:2025-11-14 23:48 浏览:

秋意渐浓,学术氛围却愈发炽热。2025年11月14日下午,古剑书院含光报告厅内高朋满座,思想激荡。由计算机学院精心策划的《面向未来的智能专业建设》主题讲座在此隆重举行。学院特邀在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享有盛誉的重庆邮电大学栾晓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为全院教师带来一场关于未来教育图景的深度思辨与前沿指引。讲座由教学副院长林泽金主持,全体教师以极高的热情参与了此次学术盛会。

前瞻布局:于时代浪潮中把舵专业建设新方向

讲座伊始,主持人林泽金副院长对栾晓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由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的历史性交汇点,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重构专业体系、革新培养方案,以应对未来社会的复杂需求,已成为全院教师必须共同面对的核心课题。他期望通过此次讲座,能够激发更多思考,凝聚共识,为学院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注入强劲动力。

在热烈的掌声中,栾晓教授登台开讲。他并未囿于具体技术的罗列,而是以一位教育战略家的视野,高屋建瓴地剖析了智能时代的内在逻辑与对人才能力的根本性要求。栾教授指出,未来的智能专业建设,其核心绝非简单的“课程加法”,而是在于一场深刻的“范式革命”。它要求我们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能力构建的引导者”,从“学科壁垒”走向“融合共生”。

深度重构:构建“四位一体”的智能人才培养新生态

栾教授用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系统性地阐述了他对未来智能专业建设的构想,可概括为“四位一体”的革新路径:

第一,课程体系的重塑与动态迭代。他强调,必须打破传统课程之间泾渭分明的界限,构建一个以“数据、算法、算力”为核心,深度融合认知科学、伦理学、乃至设计思维的跨学科课程群。课程内容需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将业界前沿成果如大模型、具身智能等转化为教学模块,确保学生所学始终与科技发展同频共振。

第二,教学模式的场景化与项目化转型。栾教授认为,“纸上谈兵”式的教学已无法满足需求。他详细介绍了“基于真实场景的项目驱动学习”模式,通过引入企业实际难题、组织学生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构建知识体系,锤炼创新思维与协同攻关能力。

第三,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与过程化改革。他提出,要改变“一考定乾坤”的单一评价方式,转向关注学生在项目全周期中的表现,包括其问题定义能力、方案设计思路、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最终成果的创新性,从而更全面地衡量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四,师资能力的持续进化与协同发展。栾晓教授特别指出,教师队伍是这场变革成败的关键。他鼓励教师既要深耕基础理论,也要勇于走出象牙塔,通过校企联合研发、产业浸润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与行业洞察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学者。

栾教授还分享了重庆邮电大学在探索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与典型案例,其深邃的见解、缜密的逻辑与充满激情的讲述,如同一幅宏伟的蓝图在与会教师面前徐徐展开,引发了广泛的共鸣与深思。

思想碰撞:互动环节聚焦落地与深化

在随后进行的交流互动环节,现场气氛活跃,思想的火花不断迸发。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与研究实践,争相提问。其中,李海燕老师就如何在有限学时内平衡经典理论与爆炸式增长的前沿技术提出了困惑;

陈雪媛老师从科技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如何将“向善”理念嵌入技术课程,在专业课程中,我们应如何嵌入伦理教育,使技术的人文关怀与创新追求并驾齐驱?栾教授高度肯定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指出“技术向善”应成为智能人才培养的基因。他建议通过案例研讨、伦理辩论等形式,将道德判断力培养融入技术教学,并呼吁在课程考核中增设伦理评估维度,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黎佳钇老师提问聚焦于产教融合的实践困境:“产业界对视觉技术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但高校教学常滞后于实际应用。如何破解校企协同中的‘壁垒’,让学生真正参与解决产业真问题,而非仅止步于仿真实验?”栾教授以重邮的“企业命题-师生攻关-成果反哺”模式为例,强调需构建“双向奔赴”的协同机制:一方面引入企业导师与真实数据,另一方面鼓励教师深耕应用研究,将产业需求转化为教学资源,形成“教学-科研-应用”的闭环生态。

栾教授对每一位老师的提问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细致解答。他或引经据典,或援引实例,其回答既高瞻远瞩,又极具实践指导意义。这场高质量的互动,不仅解决了老师们的具体疑虑,更将讲座的主题从宏观构想延伸至微观操作的层面,极大地丰富了本次讲座的内涵。

继往开来:以今日之思铸明日之基

讲座尾声,林泽金副院长再次代表学院向栾晓教授致以诚挚谢意,并作了总结发言。他表示,栾教授的讲座不仅是一场信息的传递,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蒙与动员。它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了未来智能专业建设的战略方向和实施路径,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林院长强调,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绝非一蹴而就,需要全院教师以更大的勇气、更高的智慧和更强的担当,共同投身于这场深刻的变革之中。他希望全体教师能够认真消化吸收本次讲座的精髓,将其转化为推动各自课程建设与专业发展的具体行动,携手将计算机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为国家在智能时代的战略竞争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本次讲座在持久而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它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为计算机学院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澎湃的思想动能,也预示着学院的智能专业建设即将开启一段波澜壮阔的新征程。

图/文:施程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