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

【智能科学教研室】师引雏凤探云枢,网安星火照征途 ——计算机学院-重庆冠程科技有限公司认识实习活动圆满结束

时间:2025-06-13 17:58 浏览:

在学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为了践行今年的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主题,结合计算机学院专业培养计划,2025年6月13日,计算机学院组织师生赴重庆冠程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网络安全认知实习活动。本次活动由两位专业教师及一位辅导员带队,几十位大一学生参与,通过历史溯源、技术演示、产品展览及行业交流四大模块,构建"理论-实践-职业"三位一体的认知体系。

一、溯源网安发展史 筑牢技术认知根基

活动首站聚焦网络安全历史脉络,企业讲解老师以“从烽火台到量子密钥”为线索,梳理信息安全技术演进史。从商周时期“虎符”密码到二战时期“恩尼格玛”密码机,从1988年“莫里斯蠕虫”事件到2021年“勒索软件”攻击,通过时间轴与案例库结合,揭示网络安全攻防战的永恒性。

“密码学不仅是技术,更是人类对抗不确定性的智慧结晶”企业讲解老师在讲解中强调,“从凯撒密码到非对称加密,每一次技术突破都源于对风险的深刻认知”学生们通过老师的精彩讲解,直观理解网络攻击手段从“单点突破”向“链式渗透”的演变趋势。

二、AI换脸技术体验 警示科技伦理边界

在“深度伪造技术”体验区,企业展示自主研发的自动AI换脸平台。学生面向摄像头就能生成动态视频。大家既惊叹于算法的精准度,也深刻认识到技术滥用的风险。“换脸技术可用于影视特效,但若被用于虚假信息传播,将引发社会信任危机。”

一位同学表示:“亲手操作后,我真正理解了'技术中立,应用有责'的含义。未来设计算法时,必须将伦理约束纳入技术框架。”该环节通过“技术沉浸+伦理反思”的双轨设计,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攻防技术展示,构建实战思维体系

在网络安全攻防演绎厅,企业讲解老师演示了DDoS攻击模拟、SQL注入渗透等经典攻击场景,并指导学生使用Wireshark、Nmap等工具进行流量分析。“漏洞扫描不是破坏,而是系统健康的体检。”工程师通过“漏洞-攻击-修复”闭环演示,揭示“零日漏洞”的发现与处置流程。

一位学生在手机中记录:“防火墙配置需遵循最小权限原则,但面对APT攻击时,还需结合行为分析实现动态防御。”该环节通过“攻防对抗”的沙盘推演,将抽象技术转化为可操作的思维方法论。

四、数码产品历史展馆 触摸技术迭代脉搏

在“数码进化历程”展区,企业陈列了从80年代到90年代的数码产品。学生近距离接触三寸软盘、五寸软盘、IDE接口光驱等“古董级”设备,感受摩尔定律带来的技术飞跃。“从5.25英寸软盘到1TB固态硬盘,存储密度提升百万倍的背后,是材料科学、工程设计与制造工艺的协同创新。”企业讲解老师的解说,揭示技术迭代背后的跨学科逻辑。

一位学生在参观后表示:“第一次直观理解'技术是人的延伸'这句话。未来开发系统时,必须考虑硬件限制与用户体验的平衡。”该展区通过“可触摸的历史”,建立学生对技术演进的整体认知。

五、校企对话明方向 职业规划启新程

在二楼的认识实习交流会上,企业专家,高级工程师王老师和企业讲解老师一起解析“数据安全工程师”“渗透测试专家”等岗位的核心能力模型。“当前行业缺口大,但要求从业者兼具技术深度与商业敏感度。”他通过薪酬曲线图与晋升路径图,量化展示职业发展前景。

在职业规划环节,企业专家,高级工程师王老师分享了从实习生到安全专家的成长路径:“我曾连续3个月每天工作16小时研究APT攻击,正是这种坚持让我在CVE漏洞库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种“把每个漏洞当作艺术品雕琢”的职业态度,赢得学生阵阵掌声。

针对学生关心的应聘技巧,王老师提出“三力模型”:技术硬实力(CTF竞赛成绩、安全认证)、项目实战力(开源社区贡献、毕业设计)、沟通软实力(技术文档撰写、攻防报告演讲)。

现场模拟面试环节中,一位学生因清晰阐述“零信任架构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获得企业专家高度评价。

在交流会上,学生们征得企业专家和工作人员同意后,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和扫码,期待和企业专家和工作人员的线上交流。

本次认知实习通过“历史溯源-技术体验-产品展览-行业交流”的立体化设计,构建网络安全认知的完整图景。重庆冠程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网络安全领域的新兴力量,其“技术+教育”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范本。未来,校企双方将持续深化在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共同培育具有数字安全素养的新时代技术人才。

计算机学院供稿

摄影:代浩君、徐政

供稿:徐政、代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