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智能科学教研室】扎实推进课程磨课,夯实教学改革基础

时间:2025-03-27 20:31 浏览:

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2025年3月26日下午16:00,计算机学院智能科学教研室于勇者楼304教室组织了一场富有成效的磨课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研室主任徐多礼主持,教研室全体老师参与。活动聚焦《嵌入式应用技术开发》和《Python 程序设计》两门课程,旨在通过课程内容梳理和教学方法创新,为学生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教学体验。

活动伊始,徐主任强调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指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课程改革必须与时俱进,以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嵌入式应用技术开发》和《Python 程序设计》作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起着关键作用。通过磨课活动,希望老师们能够集思广益,深入挖掘课程内涵,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嵌入式应用技术开发》课程的磨课环节,徐主任作为主讲老师详细介绍了课程的整体框架和教学目标。他提到,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开发流程和应用技术,具备独立设计和实现嵌入式应用系统的能力。然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衔接上存在困难,部分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些问题,老师们展开了热烈讨论。杨杰老师建议,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可以增加更多实际案例和项目驱动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及时将行业最新技术融入教学中,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介绍嵌入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安防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在《Python 程序设计》课程的磨课环节,李海燕老师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梳理,然后重点展示了字典与集合的教学设计。她表示,Python 语言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网络编程等领域的高级编程语言,具有简洁、高效、易上手等特点。在课程教学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基础和思维能力,又要引导学生将 Python 语言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目前,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进度的把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老师们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邓祥凯老师建议,在课程初期,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强、简单易懂的案例,如利用 Python 制作小游戏、数据分析可视化等,让学生快速入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合理安排教学进度,避免出现知识点跳跃过大的情况。

随后,老师们针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的讨论交流。陈雪媛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中采用的 “翻转课堂” 模式,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阅读资料等方式自主学习基础知识,课堂上则以小组讨论、项目汇报、答疑解惑等形式进行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郑康培老师介绍了自己在教学中采用的 “任务驱动” 教学法,将课程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和学习。每个任务都明确了目标、要求和步骤,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协作等方式完成任务,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老师们还探讨了如何运用在线教学平台、移动学习工具等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在整个磨课过程中,全体老师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大家从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思想的碰撞和经验的分享,老师们对两门课程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学思路也更加清晰。此次磨课活动不仅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 李海燕

图 陈雪媛

智能科学教研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