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16:00-18:00,智能科学教研室按照既定策划,在勇者楼203成功举办教师能力提升活动。本次活动以“说-讲-评”一体化为核心流程,覆盖7个课程组的教学展示,李X燕、杨X等7位评委全程参与评审指导,旨在精准提升教师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能力,为高质量教学注入强劲动力。

说课深耕:锚定教学核心要素
各课程组推荐教师严格遵循活动要求,围绕教材、学情、内容与重难点三大维度展开4分钟说课展示,充分彰显对课程的系统把握。
嵌入式应用技术开发课程组马X杳老师聚焦课程核心内容,深入剖析所选教材的知识体系,阐述课程在智能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支撑作用。针对学生在硬件操作与代码调试衔接上的薄弱点,明确STM32核心模块应用为教学重点,以“理论+实操”双路径破解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抽象的教学难点,教学设计紧密贴合工程型人才培养需求。

人工智能课程组李X老师精准梳理教材逻辑框架,结合智能科学领域发展动态补充前沿案例,强化课程的时效性与应用性。基于新生“对算法原理理解困难但对应用场景兴趣浓厚”的学情特点,将“经典算法核心思想”设为重点,通过“生活实例类比+可视化演示”的设计突破数学推导难点,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水平高度匹配。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组张X平老师围绕教材中“数据逻辑结构与存储实现”的核心章节,剖析其与后续编程开发、人工智能等课程的衔接关系。针对学生“易混淆不同结构的适用场景”的问题,明确各类数据结构的特性与应用场景为教学重点,通过“问题驱动+实例对比”的设计破解算法效率分析的难点,凸显课程的工具性价值。
云端机器人应用软件工程课程组陈X媛老师立足课程的跨学科特性,阐述教材中“机器人软件架构与通信机制”章节的编排逻辑,结合行业主流技术补充实践素材。针对学生“缺乏大型软件项目开发经验”的学情,将“ROS2核心组件应用”设为重点,以“项目拆解+分步实操”的设计突破软件协同开发的难点,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智能科学导论课程组黄X老师聚焦教材的入门引导属性,梳理课程“从基础概念到领域前沿”的知识脉络,突出课程对专业认知的奠基作用。基于新生“专业认知模糊、知识体系尚未建立”的特点,将“智能科学核心分支与应用场景”设为重点,通过“案例集锦+互动问答”的设计突破学科交叉融合理解的难点,助力学生构建专业认知框架。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课程组杨X川老师深入解读教材中“数据处理流程与可视化方法”的核心内容,结合实际行业需求补充数据分析案例库。针对学生“数据思维薄弱、工具应用不熟练”的学情,将“常用分析模型与可视化工具操作”设为重点,通过“任务驱动+分步演示”的设计突破数据解读与图表优化的难点,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实战能力。

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组邓X凯老师围绕教材中“函数定义与调用”的关键章节,剖析其在Python编程体系中的承上启下作用,结合零基础学习者特点优化教学内容。针对学生“代码复用意识薄弱、参数传递易混淆”的问题,将“函数语法规范与调用逻辑”设为重点,通过“正误对比+即时练习”的设计突破参数类型与返回值处理的难点,夯实学生的编程基础。

讲课实操:演绎教学实践智慧
说课结束后,各位教师随即开展10分钟模拟课堂展示,将教学设计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马X杳老师以“LED灯控制程序开发”为实例,现场演示嵌入式代码编写与调试过程,借助开发板实操让硬件配置知识具象化;李X老师以“图像识别垃圾分类”为情境,通过动画演示算法执行过程,设计互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算法原理;张X平老师以“链表插入操作”为核心,利用板书示意图清晰拆解步骤,结合错误案例强化学生对操作规范的记忆。
陈X媛老师通过仿真软件演示机器人软件通信流程,设置实操任务让学生模拟组件配置,增强课堂参与感;黄X老师以“智能音箱工作原理”为切入点,结合视频案例讲解技术分支,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杨X川老师现场演示数据可视化工具操作,对比不同图表的呈现效果,引导学生选择适配场景;邓X凯老师编写“成绩计算函数”实例,针对缩进语法等易错点即时强调,通过实例演示参数传递的正确用法。各位教师均展现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方法运用灵活,课堂环节完整有序。
评课赋能:凝聚教学改进共识
每节展示结束后,评审组即刻开展2-3分钟精准点评,聚焦教学设计、内容处理、课堂表现等维度给予专业反馈。评委们一致肯定,各位教师均能精准把握教材核心、贴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讲课环节能有效落实重难点,展现出良好的教学素养。针对部分教师课堂互动设计不足、多媒体工具运用深度不够等问题,评委们提出“增加即时练习检验学习效果”“结合课程特点优化课件呈现逻辑”等具体建议。
自由研讨环节,老师们围绕“如何精准提炼教学重难点”“怎样设计高效课堂互动”等问题充分交流,分享各自在备课与教学实施中的经验技巧,实现智慧碰撞与经验传承。活动最后,教研室负责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梳理出“案例驱动教学”“分层设计重难点”等可推广的教学经验,明确后续集体备课将聚焦共性问题开展专项研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
此次教师能力提升活动严格落实策划方案要求,通过“说-讲-评”闭环流程,有效锤炼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凝聚了教学共识。未来,智能科学教研室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教师队伍教学能力整体提升,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师资保障。
撰稿:邓祥凯
摄影:徐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