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员身份亮在课堂,把育人责任扛在肩上。” 这是重庆移通学院计算机学院教师周海常说的一句话。作为中共党员、教研室主任、基础算法创新中心指导老师,他在三尺讲台深耕不辍,以从严治教的坚守、严谨治学的执着、为人师表的担当,为学子们点亮了信息技术领域的探索之路。

一、从严治教:让每一行代码都经得起检验
“程序运行容不得半点马虎,就像做人做事不能有丝毫懈怠。” 在《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课堂上,周海总会拿着学生的代码作业逐行批注,红色笔迹不仅圈出语法错误,更标注着逻辑漏洞背后的思维偏差。这种 “锱铢必较” 的教学态度,源于他对从严治教的深刻理解。
为破解算法教学 “抽象难懂” 的痛点,周海创新性地将生活情景与视频元素融入课堂,用幽默风格消解技术学习的枯燥感,在2025年计算机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凭借特色教学斩获一等奖。

二、严谨治学:在科研沃土上深耕不辍
“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只有站在技术前沿,才能带学生看到更远的风景。” 周海的办公电脑里,整齐归档着 “鲲鹏” 实验室算法优化记录、“图文 AI” 项目调试日志、“神秘的天坑” 文字分类提取报告等科研资料,这些都是他深耕学术的生动注脚。
从参与本科计算机教育改革项目到主持校级重点教学项目,从打造校级一流课程到探索 AI 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周海始终以 “钉钉子” 精神攻克学术难关。他常带领学生泡在实验室,从代码逻辑梳理到竞赛策略制定,手把手指导蓝桥杯等赛事备赛。在他的悉心培育下,学子们不仅斩获编程挑战赛国家级二等奖,更在科研实践中学会了 “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 — 迭代优化” 的科学方法。
这种 “教学相长” 的治学理念,让他主持的教改项目成果成功转化为课堂教学案例,实现了 “科研反哺教学、教学激发科研” 的良性循环,生动诠释了高校教师 “教研双优” 的职业追求。
三、为人师表:做学生成长路上的 “引路人”
“周老师不仅教我们写代码,更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这是学生们对周海的一致评价。作为教师党支部书记,他始终坚持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在专题理论学习中明确提出 “把师德师风融入每一次答疑、每一次辅导”。
在基础算法创新中心,深夜的实验室总能看到他与学生讨论的身影。有学生因竞赛失利情绪低落,他没有空谈道理,而是打开自己早年的失败代码案例,笑着说:“调试 bug 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这种 “共情式引导” 让无数学生重拾信心。端午节组织师生包粽子、抓鸭子时,他又化身 “邻家大哥”,在欢声笑语中拉近师生距离,用实际行动践行 “亦师亦友” 的育人理念。

对青年教师,他更是倾囊相授。从教学课件打磨到科研项目申报,从课堂管理技巧到师德师风建设,他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带动整个教研室形成 “团结奋进、风清气正” 的教研氛围。这种 “传帮带” 的担当,让师者初心在传承中愈发坚定。
“用代码搭建知识桥梁,用真心培育时代新人。” 周海在重庆移通学院的讲台上年复一年坚守,以从严治教的态度筑牢教学根基,以严谨治学的精神开拓学术视野,以为人师表的言行涵养师德正气。正如他指导的学生在获奖感言中所说:“周老师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写好程序,更是写好人生。”
文/图:王中银
时 间:2025年 5月23日
供稿单位:智能科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