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智能科学教研室】精研细磨夯基础,凝心聚力育新人——计算机学院智能科学教研室第三组磨课活动圆满举行

时间:2025-11-03 18:39 浏览:

为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2025年10月22日下午16:00至18:00,计算机学院智能科学教研室在勇者楼203教室顺利开展第三组磨课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研室主任徐多礼老师统筹组织,全体教研室教师积极参与,冉启悦、夏聪帅、杨豫川三位老师依次登台展示,围绕“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语言表达与肢体语言、课堂互动与氛围营造”等维度展开精彩教学演练。

精心筹备,共赴教学之约

活动伊始,徐多礼主任重申了磨课作为教学质量提升重要抓手的意义。他强调,一堂好课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内核,更需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富有感染力的课堂呈现。本次磨课严格对标教学准备要求,三位教师提前梳理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资料、反复打磨教学环节,力求在有限时间内展现高水准的教学风采。

精彩展示,绽放教学魅力

首先,冉启悦老师围绕《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中的“逻辑结构设计”章节展开教学。她以高校学生选课系统为案例背景,引导学生从需求分析出发,逐步构建E-R模型,并转化为关系模式。冉老师逻辑清晰、条理分明,通过板书与PPT结合的方式,生动展示了实体、属性、联系的映射过程,并重点讲解了主键、外键的设计原则及范式优化思路。其沉稳的语言表达与精准的术语运用,充分体现了专业课程的严谨性。

2

随后,夏聪帅老师带来《Python程序设计》中“字典与列表”章节的教学展示。他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任务驱动,将列表的增删改查与字典的键值对操作融入真实场景。夏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对比列表与字典的适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结构的选择逻辑。课堂中穿插即时编码练习,鼓励学生现场调试,并巧妙运用手势与眼神交流增强互动感,营造出轻松而高效的编程学习氛围。

最后,杨豫川老师聚焦《Python程序设计》“组合数据类型”章节,系统讲解了元组、集合、字典等复合结构的特点与应用场景。他采用“问题链”教学法,从“如何高效去重?”“如何快速查找?”等问题切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不同数据类型的优劣。杨老师语言风趣、节奏明快,辅以可视化图表和生活化类比(如“字典像电话簿”),有效化解了抽象概念的理解难点,并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协作探究热情。

交流点评,碰撞智慧火花

每位教师展示结束后,听课教师们踊跃发言,从教学目标达成度、知识点梯度设计、信息化手段运用、师生互动有效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点评。大家一致肯定三位教师准备充分、重点突出,同时建议:可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如数据安全意识)、增加行业真实项目案例、优化时间分配以留足学生实操空间等。三位磨课教师认真记录反馈,表示将积极吸纳建议,持续优化教学设计。

总结提升,共绘育人新篇

活动尾声,徐多礼主任作总结讲话。他高度评价本次磨课活动的专业性与实效性,指出三位教师在教学内容组织、方法创新和课堂把控上均有显著进步,体现了教研室“以研促教、协同共进”的优良传统。他勉励全体教师坚守“课比天大”的信念,不断打磨教学细节,推动课堂从“知识传递”向“能力塑造”和“价值引领”深度转型。

此次第三组磨课活动虽已落幕,但其激发的教学反思与实践热情将持续发酵。未来,智能科学教研室将继续推进常态化磨课机制,凝聚集体智慧,锻造教学精品,为培养高素质智能科学与技术人才筑牢课堂根基,谱写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图:崔晓凤 翟倬玉

文:夏聪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