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主动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教育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素养与育人能力,2025 年 10 月 24 日14:00-15:00,计算机学院将特邀重庆开放大学副校长马正兵莅临我院,在智者楼 304 为全体教职工带来题为《智能化时代高校教师的使命担当与教育教学能力素养探讨》的专题讲座。


本次活动由王强主持,计算机学院全体教职工(包括辅导员老师)将共同参与。讲座伊始,主持人王强将对马正兵副校长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全体与会教师详细介绍马副校长丰富的从业经历与学术成就。

王强在开场中还将指出,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本次讲座对于启发我院教师反思教学、更新理念、勇敢拥抱变革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引领袖寄语,明育人使命
马正兵副校长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开篇,强调 2014 年 9 月 9 日总书记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的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深刻阐释了教师职业的崇高价值。他表示,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而高校教师正是打造这支 “梦之队” 的筑梦人,在智能化时代更需扛起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的使命担当,以赤诚之心培育时代新人。


析教师素养,立育人根基
在谈及教师基本素养时,马正兵副校长提出 “三维素养体系”:其一为扎实学识,即 “师能”,是教师教学的基石。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才算毕业”,古人亦云 “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教师需持续精进学识,以 “学高为师” 的专业能力满足智能化时代教学需求;其二为道德情操,即 “师德”,是教师教化的根本。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要求教师以高尚人格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技术变革中坚守道德底线;其三为仁爱之心,即 “师爱”,是育人的灵魂。“仁者爱人” 的古训揭示了教育的核心精髓,没有爱便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需以博爱之心关注学生成长,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倡教育家精神,强育人内核
结合智能化时代特征,马正兵副校长深入解读 “教育家精神” 的核心要义,提出其涵盖六大维度:心有大我、志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示范的道德情操,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他强调,教育家精神蕴含三重辩证逻辑:共性与个性并存,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是全体教师的共性要求,育人智慧则需结合个体特质探索;内在与外在统一,仁爱之心是内在情感支撑,躬耕态度是外在实践体现;个体与总体融合,道德情操修炼是个体要求,弘道追求是面向国家与社会的总体担当。


授发展方法论,促育人实践
为帮助教师将理论素养转化为实践能力,马正兵副校长提出 “好老师自我发展平衡论”,并拆解为 “三步进阶法”:第一步 “评现状”,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弘道追求、育人智慧、仁爱之心、躬耕态度六大维度,客观评估自身当前水平,找准提升短板;第二步 “定目标”,结合智能化教育需求明确方向,例如通过研读《谈治国理政》坚定理想信念,通过观摩老教师课堂提升育人智慧;第三步 “见行动”,将目标落地到日常教学与师生互动中,如带学生打扫卫生培养责任意识,与学生共进午餐倾听成长需求,以点滴行动践行育人使命。

守思政初心,筑育人防线
讲座中,马正兵副校长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 2016 年 12 月 7 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指示,强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本在于做人的工作,中心环节在于立德树人,核心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他指出,高校思政工作需围绕 “三个方面” 展开:以 “四个为” 服务明确 “为谁培养人”,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以 “四个坚持不懈” 探索 “如何培养人”,即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以 “四个正确认识” 明晰 “培养什么人”,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针对 “课程思政与政治思政” 的关系,马正兵副校长作出清晰阐释:政治思政是高校思政工作的 “纲”,聚焦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引领,为育人指明方向;课程思政是 “目”,需将思政元素融入各学科教学,实现 “知识传授” 与 “价值引领” 的同频共振。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高校思政工作的完整体系,而思政素养正是教师串联 “纲” 与 “目” 的核心能力,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支撑。在智能化技术可能带来的 “工具理性” 倾向中,教师更需以扎实的思政素养坚守 “价值理性”,避免教学沦为技术的附庸。

总结升华,展望未来
讲座尾声,主持人王强对本次讲座内容进行总结。他表示,马正兵副校长的分享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从领袖寄语到教师素养,从教育家精神到发展方法论,再到思政工作的实践路径,为学院教师勾勒出智能化时代的成长蓝图。他希望全体教职工以本次讲座为契机,将所学所悟融入教学实践:一方面坚守教育初心,以 “师能、师德、师爱” 筑牢育人根基;另一方面主动拥抱智能变革,将技术与教学、思政深度融合,真正成长为 “守初心、懂技术、善育人” 的新时代高校教师。

此次专题讲座的举办,是计算机学院响应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后续,学院将持续围绕 “智能化 + 教育”“课程思政建设” 等主题,开展系列培训与研讨活动,助力教师提升综合素养,为培养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图/文 李宏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