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聚焦智慧课程设计,擘画高质量育人新蓝图 ——参加成都高校智慧课程建设案例解析与应用工作坊

时间:2025-11-03 21:13 浏览:

本网讯(文/图 甘振韬)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计算机学甘振韬老师参加了北京国培华智教育科学技术院主办的 “智慧设计·赋能·数字人搭建——面向‘后一流课程’时代的智慧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战工作坊” ,探索数智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前沿路径。

本次工作坊聚焦“后一流课程”时代背景下的智慧课程建设核心需求,内容设计兼具前瞻性、系统性与实战性。在为期三天的密集研修中,围绕智慧课程升级路径、AI赋能精准教学、数字人技术课堂融合、个性化资源库建设、教学评价体系重构、跨学科教学创新及教师数字化素养提升等七大核心模块展开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与酣畅淋漓的讲解和实践。

专家们从“数智时代面向学生学习的交互式教学案例设计创新”入手,引导教师们重新审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常见误区。随后的“智慧教学设计的内涵与方略”环节,则清晰辨析了一流课程与智慧课程的差异与升级关系,并通过解析首届智慧课程教学设计大赛的获奖案例,为教师们展示了如何将知识图谱技术融入个性化资源库建设,如何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案与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智慧课程的顶层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的核心环节则聚焦于课堂微观层面,学员们亲身体验了如何利用AI工具优化课堂管理、增强师生互动、创新教学评价,并在专家指导下进行了小组实操演练与成果展示,现场研讨气氛热烈。下午的“智慧课程个性化教学资源建设实操沙龙”则更具针对性,专家们结合新文科、新工科、基础课、新农科及课程思政等不同学科背景的典型案例,层层拆解了AI如何在目标升级、学情分析、策略制定、教学实施与效果评价全链条中发挥关键作用,让参训教师们深刻理解了“AI赋能”并非空洞概念,而是可落地、可操作的精准教学解决方案。

在“高阶数字人资源的制作及数字人深度融合课程创新工作坊”上,专家介绍了数字人在创设教学情境、实现个性化辅导、突破教学时空限制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并现场演示了如何使用开源工具快速搭建和制作精品数字人微课。下午的自由研讨环节,教师们在我校参训教师的带领下,分组探索数字人搭建技术,积极构思如何将这一前沿技术应用于自身的专业课、思政课或跨学科课程中,并接受了指导教师的针对性点评。这一环节极大地激发了老师们的创新热情,对未来课堂的形态演变有了更直观、更富想象力的认知。

本次工作坊的专家汇聚了国内在智慧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领域的顶尖实践者。福建农林大学的刘学莘教授以其丰富的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大赛指导经验,带来了高屋建瓴的视野与极具实操性的方法;福建农林大学的吴旭平副教授从教育学理论深度与数字化教学实践广度相结合的角度,为教师们揭示了教学创新的底层逻辑与发展方向;西南民族大学的穆玉珠老师则以其亲身实践的成功案例,生动展示了从传统课堂到智慧课堂的转型路径与丰硕成果。专家们的倾囊相授,不仅传递了知识与技能,更点燃了教师们投身教学改革的信念之火。

回顾此次充实而前沿的研修,深感收获颇丰,感触良多。作为工科教师,我们关注技术本身,但常常疏于思考如何将其有效应用于教学场景。这次学习让我意识到,人工智能不仅是研究对象,更是强大的教学伙伴。数字人的搭建有助于在课程中引入数字人助教,用于解答常见问题和进行课后辅导,这将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绝佳示范。此次培训为后续开展校本化的教师智慧教学能力培训提供了宝贵的蓝本,对于推动我校的课程综合改革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今后将把本次工作坊的学习成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应用于今后的教学实践与课程建设中,努力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的“金课”,为本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式提升与教育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计算机学院供稿

图/文:甘振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