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智能科学教研室】赋能AI教学革新深耕智慧课程建设

时间:2025-11-10 23:25 浏览:

2025年11月7日至9日,“高校‘人工智能+课程建设’暨‘智慧课程建设标准与分级认证要领’专题工作坊”在广州成功举办。计算机学院邓老师参加此次培训,沉浸式学习智慧课程建设前沿理念与实践方法,为学院后续推进AI与计算机类课程深度融合、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前沿,解码AI+课程建设核心逻辑

本次工作坊由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课程建设负责人余建波教授主讲,围绕“人工智能+高等教育面向四个未来”主题,系统解读智慧课程建设的政策导向、标准体系与实践路径。培训中,邓老师重点学习了教育部智慧课程分级认定标准,深入理解从L0(无AI应用)到L5(自主进化)的五级建设梯度,尤其对计算机类课程如何实现“AI工具辅助(L1级)”向“课程全流程智能重构(L3级)”的跨越有了清晰认知。

在案例分享环节,余教授展示的上海交大“AI+计算机课程”实践成果让邓老师深受启发:从《人工智能基础》公共课的AI助教答疑系统,到《数据结构》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再到《机器学习》课程的“师-生-机”三元互动教学模式,一系列贴合计算机学科特色的应用案例,为邓老师后续优化课程设计提供了宝贵参考。此外,哈佛大学CS50课程的AI代码自动批阅工具、MIT Open Course Ware的智能资源建设经验,也为计算机类课程的AI赋能提供了跨校借鉴样本。

实操演练,掌握AI教学工具核心技能

工作坊设置“理论讲解+实操训练”双轨环节,邓老师积极参与AI工具实践,熟练掌握DeepSeek、Qwen2.5等大模型在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应用技巧。在“AI辅助课程设计”实操任务中,邓老师以《Python编程及数据分析》课程为例,运用提示词工程生成课程知识图谱,借助AI工具自动生成课件案例与编程练习题,并设计基于AI的代码纠错、个性化辅导场景,有效解决了传统编程教学中“批改量大、个性化指导不足”的痛点。

交流共创,凝聚计算机类课程改革共识

培训期间,邓老师与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围绕“AI赋能计算机课程建设”展开深度研讨。针对“如何平衡AI工具与学生编程能力培养”“智能算法课程的AI伦理融入”“计算机类课程智慧分级认证申报要点”等议题,吸收了其他高校在“AI+实验教学”“跨学科智慧课程共建”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学用转化,锚定学院课程建设新方向

此次培训让邓老师满载而归,也为计算机学院的课程改革注入新动能。返程后,邓老师第一时间梳理培训成果,计划从三方面推进实践转化:一是对照智慧课程分级标准,制定“从L1辅助应用到L3系统重构”的阶梯式建设计划;二是开发计算机类课程AI教学工具包,整合代码自动批阅、算法可视化演示、实验数据智能分析等功能,助力教师提升AI教学能力;三是联合其他院系开展跨学科智慧课程共建,探索“AI+计算机+教育”、“AI+计算机+艺术”的融合课程模式,培养学生的跨学科AI应用能力。

图文:邓祥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