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智能科学教研室】解析培养方案,共筑智科未来

时间:2025-03-13 08:29 浏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学院的各项工作安排,并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变化,智能科学教研室于3月12日晚19:00组织召开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线上解读会。本次会议旨在深入解读2024级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最新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细化毕业要求,优化专业教学体系,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教研室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和展望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

会议伊始,智能科学教研室主任徐多礼老师强调了本次人才培养方案解读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徐主任指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培养未来AI领域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对智能科技人才的需求。

随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李海燕老师详细解读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她指出,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素养和创新设计与技术应用的综合素养,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相关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具备智能控制、模式视别、智能信息处理、智能管理等基本能力,能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领域从事智能系统开发、信息处理、工程应用等工作的通专业、善管理的高素质复合性应用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在毕业要求的解读环节,李老师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在完成学业时应达到的具体要求。这些要求涵盖了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方面,具体包括: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针对智能工程领域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相关指标要求的应用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具备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能力等。毕业要求的细化,旨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毕业后迅速适应职场需求,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在专业教学体系的解读环节,李老师介绍,本专业教学体系以“宽厚基础、强化实践、注重创新”为原则,构建了涵盖数学基础、计算机科学基础、智能科学与技术核心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其中,数学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如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等,则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智能科学与技术核心课程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则使学生深入掌握智能科技的前沿技术。此外,丰富的专业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在会议的交流互动环节,老师们积极发言、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解读会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对专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专业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最后,智能科学教研室徐主任对本次人才培养方案解读会进行了总结。他表示,本次解读会不仅加深了全体教师对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解和认识,也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他希望,教研室的全体老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根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智能科技人才而不懈努力。

图/文 李海燕

智能科学教研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