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为了践行今年的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主题,结合计算机学院专业培养计划,2025年3月7日,计算机学院行政主管李旎老师、计算机学院智能科技创新中心的徐政老师,和学生志愿者一起合力筹备计算机学院智能科技创新中心的办公设备维护维修培训项目。
计算机学院智能科技创新中心的徐政老师,计划为创新中心增加办公设备维护与维修培训项目,将废旧打印机及耗材变废为宝,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们的办公设备维护维修技能,为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铺设坚实的基石。徐老师深知,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办公设备的熟练使用与维护维修能力已成为职场人士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然而,这样的实践机会在学校里往往难得一见。鉴于此,徐老师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何不利用那些彻底损坏、本已废弃的打印机和耗材,作为教学的“活教材”,既解决了资源浪费问题,又能让学生们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说干就干,徐老师自费从电脑城购买了一批看似毫无用处的报废的打印机和各类废旧耗材,这些设备虽然外表破旧,并且无法正常使用,但内部构造完整,非常适合作为教学示范材料。接下来,徐老师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搬运事宜。而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完成搬运任务,于是,徐老师邀请了几位学生志愿者。此外,计算机学院行政主管李旎老师知道此事后,慷慨驾驶自己的私家车,鼎力支持搬运事宜。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支由学生志愿者组成的搬运小队,在李老师和徐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存放废旧打印机的教师宿舍。


搬运过程虽然辛苦,但大家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期待。学生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装箱,有的负责搬运,还有的负责装车,整个流程井然有序。李老师和徐老师则在一旁指导,确保搬运过程中的安全,同时也借此机会,向学生们传授了一些基本的搬运技巧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抵达计算机学院智能科技创新中心后,迎接他们的是另一项挑战——清洁与整理。李老师和徐老师再次动员学生志愿者,大家齐心协力,将搬运来的打印机一一擦拭干净,将耗材分类整理,整个创新中心因他们的努力而焕然一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和团队合作的力量。


清洁工作完成后,重头戏来了——打印机维护与简单维修知识简单讲解。李老师和徐老师,两位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傅”,化身为知识的传播者。他们结合实物,从打印机常见维护操作讲起,再到打印机使用技巧,再到耗材的正确选择与更换,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细致入微,生动有趣。同时,李老师和徐老师鼓励大家大胆尝试和猜想,提出问题,请大家实验和验证自己的想法。
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不时提出疑问,两位老师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为了让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李老师和徐老师还安排了一系列动手实践环节,让学生们亲手拆解、检查、清洁打印机部件,体验维修的全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对打印机的工作原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解决问题的兴趣。
活动结束时,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次经历不仅让他们学到了实用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感受到主动思考,探索难题的乐趣,这些都将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宝贵的财富。李老师和徐老师则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生,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此次废旧打印机变废为宝的教学项目,不仅是一次创新教育的实践探索,更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生动写照。相信在众多热心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创新教育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广,为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计算机学院供稿
摄影:徐多礼、舒玉红
供稿:李旎、徐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