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基础教研室】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组中期研讨会

时间:2025-05-20 20:40 浏览:

2025年5月16日,计算机学院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组借助腾讯线上会议平台,顺利召开了一场聚焦教学关键环节的中期研讨会议。此次会议由吴圣尧老师主持,杨华、耿钰然、李盘林、张林教师共同参与,旨在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与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会议伊始,出题方案的制定成为焦点议题。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考试内容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准确评估。吴圣尧老师指出,出题需紧密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确保考试重点与课程核心知识精准对接,让考试真正成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有效工具。杨华老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提出,在出题时应注重知识点的全面覆盖与难度的合理梯度设置。既要涵盖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类与对象、继承与多态等基础内容,又要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耿钰然老师则强调,试题应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场景,例如设计一些模拟软件开发项目的编程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升编程技能。李盘林和张林老师建议,可以增加一些开放性题目,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经过热烈讨论,课程组初步确定了出题方案的大致方向,后续将进一步细化完善。

实验报告作为学生实验成果的重要体现,其收集与批改规范同样备受关注。在实验报告收集方面,课程组讨论了如何提高收集效率和准确性。吴圣尧老师提出,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设置专门的实验报告提交入口,明确提交时间和格式要求,同时设置自动提醒功能,避免学生遗漏提交。对于实验报告的批改规范,老师们各抒己见。杨华老师认为,批改时应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包括代码的正确性、规范性、创新性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方面,确保批改过程公平公正。耿钰然老师建议,在批改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实验思路和方法的评价,对于有创新性的实验方案应给予额外加分,以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李盘林老师强调,批改后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实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张林老师则提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报告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最终,课程组就实验报告收集和批改规范达成了初步共识,后续将形成书面文件并严格执行。

会议结论与工作任务安排:对于期末考试出题最后确定了如下的方案,由吴圣尧制定出题大纲并出1张样卷,张林、李盘林对样卷进行初步审核并反馈意见,杨华、耿钰然按出题大纲和样卷各出两张卷子,共5张卷子,最后吴圣尧、杨华、耿钰然三位老师交叉检查试卷内容;对于实验报告的合并收集与批改,由吴圣尧老师制定封面与评分页,规定实验报告合并后的正文格式要求。

此次中期研讨会议为计算机学院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组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制定科学的出题方案和规范的实验报告管理流程,课程组将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未来,课程组将持续关注教学动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推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