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计算机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组在观云书院·朋辈交流空间召开期中工作会议,会议由课程负责人董胜英主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主任卢星儒老师受邀出席。此次会议围绕课程建设、教学规范、实践能力培养及信息化教学工具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课程组下一阶段工作指明方向。
强化课程建设,优化教学互动
课程负责人董胜英在会上提出,需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推进课程资源建设,强调课堂互动、讨论与随堂练习的重要性。他指出,教师应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生态。此外,董老师要求课程组教师按照教务处最新模板重新梳理教学“三件套”(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确保课程资料的规范性与创新性。

聚焦实践育人,深化能力导向
教研室主任卢星儒针对实验教学提出具体要求。他强调,实验课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卢主任建议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融入“基础技能训练”环节,如盲打练习、文件解压与扩展名识别等,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针对课程组教师提出的“如何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疑问,他回应称,需结合学院培养方案,明确课程目标与能力导向的衔接点,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同步。

解读培养方案,赋能AI教学工具
卢主任对学院最新修订的培养方案进行解读,详细说明“三大件资料”(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报告、教学质量评价报告、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报告)的具体要求。他指出,课程组需以培养方案为纲,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并现场解答了教师关于培养方案的疑问。此外,卢主任特别推荐了一款基于AI的多功能工具——Napkin,该工具可实现“文本一键生成可视化内容”,支持图表、信息图、演示文稿等快速制作,助力教师提升课件制作效率与教学质量。他鼓励教师积极探索AI技术在备课、授课及学生评价中的应用,推动教学模式创新。



拥抱技术变革,共促教师发展
会议最后,卢主任强调,面对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教师需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主动掌握新兴软件与技术工具。他呼吁课程组教师通过参加培训、分享经验等方式,不断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为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计算机人才贡献力量。

此次会议明确了课程组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即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信息化工具为支撑,推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高质量发展。与会教师表示,将积极落实会议精神,共同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径,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注入新动能。
文:董胜英
图:王 强
计算机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