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智能科学教研室】计算机学院召开《云端机器人》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聚焦课程优化与跨学科实践创新

时间:2025-04-15 20:05 浏览:

2025年4月14日中午,计算机学院《云端机器人》课程组联合实训中心,组织召开《云端机器人》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计算机学院卢星儒、陈雪媛、徐政、李修元,实训中心向春红,通工学院周绪林等教师代表参会。会议围绕课程阶段性总结、教学大纲修订及实践教学优化展开深入讨论,旨在推动课程内容与行业前沿接轨,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总结教学经验:夯实基础,注重兴趣培养

会议首先对前六周3次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卢星儒老师指出,第一章以“机器人技术概论”为切入点,通过案例展示激发学生对云端机器人应用场景的兴趣;第二章结合Python编程基础与机器人控制逻辑,学生初步掌握代码与硬件交互的能力。参会教师一致认为,当前教学内容有效衔接了理论与实践,但在课堂互动形式和学生代码调试能力培养方面仍需优化。

修订教学大纲:聚焦ROS系统,强化技术前沿性

针对教学大纲修订,与会教师展开热烈讨论。结合行业需求与学生反馈,会议达成共识:增加机器人操作系统(ROS)的核心模块教学,包括分布式架构、通信机制与仿真工具应用;适当缩减人形机器人运动学建模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转而通过案例拆解提升学生对复杂系统的理解能力。通工学院周绪林建议融入跨学科视角,结合通信工程知识优化机器人通信协议设计环节。

优化实验设计:以项目驱动提升综合能力

实训中心向春红老师就后期实验课改革提出方案:依托小智AI机器人、机器狗套件等桌面级设备,将原分散实验整合为“云端机器人课程设计”项目,采用周末集中授课模式。学生需分组完成机器人搭建、代码开发与功能调试,最终实现自主避障、路径规划等综合任务。徐政补充强调,实验内容需与理论课知识点强关联,并引入企业级开发流程规范,助力学生工程能力培养。

总结与展望:协同共建一流课程

卢星儒老师在总结中表示,本次会议明确了课程优化方向,后续将加快修订教学大纲、完善实验方案,并联动实训中心与通工学院资源,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陈雪媛老师提出,计划邀请机器人领域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设计,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特色。

《云端机器人》课程作为计算机学院新工科建设的重要探索,未来将持续迭代教学内容,深化“理论-仿真-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培养智能机器人领域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支撑。

摄影:陈雪媛

供稿:陈雪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