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移通学院智能科学教研室的研讨会上,总有一个身影在投影仪前侃侃而谈;在《虚拟现实与技术》的实验室里,总有一双眼睛紧盯学生的操作细节。他带着 5 年企业实战积淀扎根讲台,以行业标准立教、以研教融合治学、以团队引领垂范,将工程师的严谨与教育家的温情融入育人全程,他就是高级工程师、智能科学教研室主任徐多礼。从 BIM 工程现场到高校讲台,从课程改革前沿到学生竞赛赛场,徐多礼用 “经师” 与 “人师” 合一的追求,书写着应用型高校教师的育人答卷。

从严治教:以行业标尺立规,锻造实战素养
“代码要能通过工程检验,操作要符合行业规范,课堂就是未来职场的预演。” 这是徐多礼在《嵌入式物联网技术》课堂上的开场白,更是他从严治教的核心准则。拥有国家二级注册建造师、重庆轨道交通 27 号线 BIM 负责人等多重行业经历的他,始终以工程标准打磨课堂教学,构建起 “规范 - 实践 - 检验” 的三维管理体系。
对学科竞赛的指导更是彰显其严苛本色。作为竞赛指导核心力量,他制定 “三级审核制”:从算法逻辑到代码规范,再到成果展示,每个环节都参照国家级赛事标准把关。2024 年指导学生参加智能设计竞赛时,他发现作品中数据可视化模块存在兼容性隐患,当即要求团队推翻重来,连续三天带领学生熬夜优化代码。最终作品不仅斩获省级一等奖,更被企业直接采纳用于项目原型设计。“徐老师的严格不是挑剔,是帮我们避开职场‘坑洼’。” 参赛学生王梓的话道出了众人心声。
严谨治学:以研教融合深耕,激活学科活力
“离开实践的教学是空洞的,脱离教学的科研是盲目的。” 这是徐多礼深耕教研的信条。他将上海世博会虚拟展馆制作、重庆电子地图建立等实战经验融入教学,形成 “课题带课程、成果进课堂” 的特色模式,让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同频共振。

在课程建设中,徐多礼牵头打造 “动态课程体系”,每年根据行业技术迭代更新教学内容。针对智能科学快速发展的特点,他将自己主持的 “虚拟现实交互优化” 课题成果拆解为《图形图像设计》的实战案例,把 11 项软件著作的核心技术转化为《Python》课程的实训项目。作为教研室主任,他主导编写贴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大纲,在 “教学三大件” 培训中细致讲解教材编写技巧,要求每节课都必须包含 “理论精讲 + 案例溯源 + 实操任务” 三个模块,推动《嵌入式物联网技术》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培育项目。

科研领域里,他延续工程师的严谨底色,主攻智能交互技术与教育融合研究。在主持 “基于 VR 的实训教学系统开发” 课题时,为解决虚拟场景卡顿问题,他带领团队连续两周进行参数调试,对比 200 余组实验数据,最终通过算法优化实现场景响应速度提升 40%。这项获国家专利的成果已应用于实验教学,使学生实训效率提高 30%。截至 2024年底,他累计发表论文 3 篇、出版专著 3 本、获专利 2 项,主持省级课题 2 项,其科研团队被评为学院 “研教融合示范团队”。
为人师表:以领雁姿态垂范,凝聚成长力量
作为重庆市综合评标库专家,徐多礼还将行业资源转化为育人养分:牵头与企业共建 “嵌入式实训基地”,组织 “BIM 技术进校园” 系列讲座,带领学生参与社区智慧养老系统设计。他常说:“教师的价值,在于让学生站在我们的肩膀上看到更远的风景。”
教坛耕耘数载,徐多礼用行业标准筑牢育人根基,用研教融合激活成长动能,用团队引领凝聚发展合力。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 “工程师的严谨 + 教育家的温情”,让每一堂课都成为连接校园与职场的桥梁。在智能教育蓬勃发展的路上,徐多礼将继续以笃行姿态,引领更多学子在技术报国的征程上展翅高飞。
文/图:王中银
时 间:2024年12月20日
供稿单位:智能科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