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下午,勇者楼303教室墨香与智趣交融,一场以"AI助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主题的科研分享会在此拉开帷幕。继为期四日的专项培训后,黄娇、陈雪媛两位青年教师以"数字赋能教育"为锚点,为智能科学教研室全体教师献上了一场科技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思想盛宴。
会议伊始,陈雪媛老师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笔谈”为切入点,深度剖析了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融合的时代背景。她援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构建智能时代教育新生态”的战略部署,指出AI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推动教育公平、提升育人质量的核心引擎。“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从‘统一施教’到‘精准赋能’,AI正在重塑教育的底层逻辑。”陈老师以铿锵之语,勾勒出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战略图景,引发在场教师对教育变革的深刻思考。

聚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陈老师以“AI工具箱”为喻,系统解析了人工智能在备课、授课、评价全流程中的创新应用。她现场演示了如何通过“智能教案生成器”一键生成结构化教学方案,利用“PPT自动排版助手”将文字内容转化为动态可视化课件,更以“AI出题系统”为例,展示如何基于知识图谱自动生成覆盖不同难度层级的试题库。“从前需数日完成的微课制作,如今借助AI语音合成与视频剪辑技术,两小时即可产出高质量课程。”陈老师以实操案例,让教师们直观感受到技术赋能带来的效率革命。

在“以智助力教”环节,陈老师以“AI+教学”场景化应用为核心,展开了一场“技术工具图谱”的深度解析。从基于NLP的教案智能润色,到依托生成式AI的PPT动态元素设计;从通过语义分析实现试题智能纠错,到利用虚拟人技术打造沉浸式微课场景;从一键生成多层级思维导图的知识体系构建,到流程图自动化工具在算法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每一个案例都凝聚着技术智慧与教学艺术的完美融合。现场教师纷纷扫码收藏陈老师分享的“AI教学工具包”,直言“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互动环节,邓祥凯、徐政两位教师作为代表分享参会感悟。邓祥凯老师以“技术是舟,理念为帆”为喻,强调“AI工具必须与教育本质深度结合,方能避免陷入‘技术炫技’的误区”。徐政老师则从学生发展视角出发,提出“AI赋能应聚焦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的成长”。两位教师的发言引发强烈共鸣,智能科学教研室主任徐多礼在总结中指出:“此次分享会不仅是技术培训,更是一场教育理念的重构。我们要以AI为支点,撬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变革。”
此次 “AI 助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科研分享会圆满收官,有效促进了教师间的经验交流与知识共享,为计算机学院智能科学教研室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指明了清晰方向。可以预见,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赋能下,学院教师将不断精进教学能力,推动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升,为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注入强劲动力,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文字:黄娇 陈雪媛
摄影:黄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