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为了践行今年的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主题,结合计算机学院专业培养计划,2025年4月16日,计算机学院智能科学教研室AI赋能教学科研分享会在玉棠书院地心会议室隆重举行。徐老师结束为期三日的"AI赋能教学科研创新"培训归来,带着满当当的笔记本与沉甸甸的收获,与教研室十几位同仁共赴这场智慧教育的思维盛宴。


分享会开始阶段,徐老师轻击键盘,投影幕布上浮现"教育4.0时代"的立体架构图。"这次培训最颠覆认知的,是AI正在重构教学设计的底层逻辑。"他展示着培训中的经典案例:上海某重点中学运用知识图谱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使班级标准差缩小40%;北京某高校通过多模态情感计算优化课堂互动,让思政课的抬头率从68%跃升至93%。
当讲到智能评估系统时,徐老师介绍了培训中接触的"课堂表情云分析"技术。"看这个学生三次皱眉的时间节点,系统精准定位了他对递归算法的理解障碍。"屏幕上实时跳动的微表情热力图,让在座教师发出阵阵惊叹。


接着,自由交流环节让会场温度骤升。黄老师抛出"AI伦理如何融入教学设计"的议题,引发关于算法偏见、数据隐私的深入探讨。

"徐老师提到的个性化学习方案,让我想到我们正在做的教改项目。"智能科技教研室主任徐老师调出手机里的虚拟教室界面,"如果让每个学生在虚拟空间中建立自己的学习星球,AI根据他们的认知图谱生成专属资源流……"话音未落,几位老师已围拢过来讨论起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场景。
最动人的场景出现在讨论"人机协同育人"时。资深教授杨老师说起自己当年用算盘教计算机原理的往事:"当年我们靠人工绘制程序框图,现在AI能瞬间生成百种方案。但无论技术怎么变,'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质不会变。"这番话让在座教师陷入沉思,也获得了最热烈的掌声。
当月光爬上玉棠书院檐角,分享会已自发延展成项目策划会。徐老师将培训资料上传至教研室云盘,并创建了"AI+教学创新"专项课题组。大家围绕"智能助教系统开发""跨学科AI课程设计"等方向组建攻关小组。
这场春夜分享会不仅带来了技术前沿的春风,更在智能科技教研室播下了教育变革的种子。正如智能科技教研室主任徐老师在总结中所言:"当AI遇见教育,不是冰冷的算法入侵温暖的课堂,而是让千年师道焕发数字时代的新辉光。"未来的日子里,这群站在智能浪潮之巅的教育摆渡人,必将书写更多关于"智慧育人"的动人篇章。而那个紫藤垂露的春夜,终将成为教研室里口口相传的"AI启蒙之夜"。
计算机学院供稿
摄影:周海、黄娇
供稿:徐多礼、徐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