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匠心筑梦育英才,笃行实干显担当 —— 记计算机学院陈雪媛教师先进事迹

时间:2025-10-09 11:43 浏览:


在重庆移通学院计算机学院的教学楼里,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却眼神坚定的身影:她抱着厚厚的教案穿梭在教室与实验室之间,指尖在键盘上敲击出流畅的代码,嘴角挂着对学生的耐心微笑。她就是深耕数据库、云端机器人、Web 前后端教学十余载的陈雪媛教师。多年来,她以 “从严治教” 为育人标尺,以 “严谨治学” 为学术灯塔,以 “为人师表” 为行动指南,用专业与热爱在学生心中种下 “科技报国” 的种子,不仅成为师生口中的 “良师益友”,更成了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路上闪闪发光的 “排头兵”。

从严治教:以 “严标准” 筑牢学习根基,让 “严” 里藏着温度

走进陈雪媛教师的课堂,“严” 的氛围扑面而来,却从不让人感到压抑 —— 她的严,是带着温度的引导,是帮学生避开 “技术陷阱” 的守护。深知计算机学科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的特性,她为每门课程量身打造了 “全链条严管” 方案,把 “严” 字刻在教学的每个细节里。

教授《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时,她常说:“数据库是项目的‘地基’,地基打不牢,再漂亮的‘房子’也会塌。” 为此,她在课程设计环节推出 “三层审核” 制度:学生先对着代码逐行自查,像 “侦探” 一样寻找逻辑漏洞;小组内交叉检查,用 “头脑风暴” 完善优化方案;最后她拿着学生的设计稿,逐页批注、现场演示,哪怕是一个被忽略的数据索引,都能被她精准 “揪” 出来。有一次,学生田盛中因图省事漏掉了索引设计,陈老师没有直接批评,而是笑着打开电脑:“咱们来做个‘速度比拼’,看看你的数据库和我的,谁查数据更快。” 当屏幕上出现 “10 秒” 与 “0.5 秒” 的巨大差距时,小田涨红了脸。“不是老师要为难你,而是企业里少一个索引,可能让百万用户等得着急。” 陈老师的话,让小田彻底明白 “细节里藏着专业态度”。

《云端机器人开发》是门 “硬骨头” 课程,涉及远程控制、数据传输等复杂技术,陈老师把 “严” 字揉进了每一次实践。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技术,她要求大家每周提交 “实践日志”—— 不是简单的流水账,而是要详细记录 “调试时遇到的报错代码、尝试过的三种解决方案、还没弄懂的技术难点”。课堂上,她会随机点学生上台,看着学生操控机器人:“现在让机器人走直线,你一步步说代码逻辑。” 遇到学生卡壳,她就蹲在旁边,手把手教学生检查通信模块;课后,她的线上答疑平台永远 “24 小时在线”。

严谨治学:以 “钻精神” 追赶技术前沿,让课堂 “接轨” 行业

“计算机技术更新比翻书还快,我要是停步不前,怎么教学生‘领跑’?” 这是陈雪媛教师常挂在嘴边的话。她像个不知疲倦的 “追光者”,始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紧跟技术潮流,把行业最前沿的知识 “搬进” 课堂,让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理论,更是能 “变现” 的真本领。

在科研领域,陈雪媛教师的 “钻劲” 更是出了名。她聚焦 “智能教育 + 计算机技术” 方向,带着团队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主持《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时,为了解决学生 “懂理论却不会做项目” 的痛点,她熬了无数个夜晚,设计出 “课程项目 — 学科竞赛 — 企业实习” 三阶递进模式。为了验证效果,她像 “数据分析师” 一样,连续两个学期跟踪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谁的项目完成度高,谁在竞赛中拿了奖,谁实习时得到了企业好评,都一一记在本子上,最后整理出厚厚一本研究报告。不少老师说:“跟着陈老师的思路改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强了!”

为人师表:以 “暖情怀” 照亮成长路,做同事的 “引路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这句话被陈雪媛教师贴在办公桌的显眼位置,也刻在了她的行动里。她不仅用专业知识教会学生 “做事”,更用温暖的人格魅力教会学生 “做人”,像一束光,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

在学生眼里,陈老师是 “严师”,更是随叫随到的 “大朋友”。她总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的 “小烦恼”:谁上课走神了,谁提交的作业敷衍了,谁因为学不会编程偷偷掉眼泪了,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除了帮学生解决 “学业难题”,在学院里,陈雪媛教师还是青年教师的 “引路人”。看到年轻教师因缺乏经验而焦虑,她主动牵头成立 “教学互助小组”:每周和大家一起打磨教案,把自己的教学笔记毫无保留地分享出去。

文/图:王中银

时间:2025年10月9日

供稿单位:智能科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