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智能科学教研室于10月15日下午4点在勇者楼203教室组织了第二组磨课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研室主任徐多礼主持,组内两位教师进行了教学展示,教研室其他资深教师参与听课并进行了深入点评与交流。
活动伊始,徐多礼主任明确了本次磨课活动的目的与意义。他指出,“磨课”是教师打磨教学技能、优化课堂设计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反复的研讨、反思与修正,将每一节课都打造成精品。徐主任强调,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生命线,希望全体教师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每一堂课,在教学内容组织、案例设计与师生互动上不断追求卓越,切实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在磨课展示环节,两位主讲教师精心准备,呈现了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片段。宋俊杰老师主讲《数据结构》课程,聚焦“树与二叉树”这一核心章节。他从树和二叉树的定义入手,系统阐述了二叉树的性质与存储结构,并深入讲解了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宋老师逻辑清晰,善于运用图示化板书,将抽象的数据结构知识具象化,展现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清晰的授课思路。

连硕老师带来了《Python程序设计》中“组合数据”部分的精彩讲解。他从基础概念出发,依次介绍了序列类型、集合与映射等关键数据类型。连老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编程实例,生动演示了不同数据类型的特性与应用场景。其讲解富有感染力,课堂节奏张弛有度,有效激发了在座“学生”的编程思维与学习兴趣。

展示环节结束后,参与活动的资深教师们本着“共同进步、互助成长”的原则,对两位教师的授课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点评。大家一致认为,两位教师备课充分、内容熟练,展现出了良好的教学潜质。同时,评委们也提出了中肯的改进建议:在《数据结构》课程中,可进一步强化遍历算法的对比与应用场景分析,加深学生理解;在《Python程序设计》课程里,应更加注重集合与映射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差异化应用。此外,大家还就如何优化课件设计、精炼教学语言、增加形成性评价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场教研氛围浓厚。
最后,徐多礼主任对本次磨课活动进行了总结。他充分肯定了两位教师的辛勤付出和精彩表现,并指出,磨课的价值不仅在于展示,更在于“打磨”的过程。他鼓励全体教师,一要“备透”教材,深挖知识内在逻辑;二要“备活”方法,根据学生反馈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三要“备足”互动,确保课堂生动而高效。徐主任希望教师们将此次磨课的收获融入日常教学,持续反思,不断精进。
此次磨课活动不仅为组内教师提供了锻炼与展示的平台,更通过集体智慧的碰撞,实现了教学理念与技能的共享与提升。智能科学教研室将继续以“磨课”等教研活动为抓手,营造潜心教学、追求卓越的良好氛围,推动教研室整体教学水平迈向新台阶,为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文:翟倬玉
图:崔晓凤、翟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