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课程教学质量,夯实学院人才培养的根基,11月12日周三下午4点,计算机学院基础教研室在精心组织下,于勇者楼203会议室成功举办了一场内容丰富、研讨深入的集体磨课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学院多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教研室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共研教学之道。

活动在热烈而严谨的氛围中拉开帷幕。首先,张翼捷老师就其主讲的《操作系统》课程进行了分享。张老师以“进程同步与通信”这一核心难点为切入点,通过清晰的逻辑推导和生动的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他巧妙设计的互动环节和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发了在场老师的深入思考与热烈讨论。

紧接着,舒玉红老师带来了《计算机导论》的课程展示。舒老师从大一新生的认知特点出发,以“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为主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比喻,化繁为简,引导学生构建对计算机科学的宏观认知框架。其富有亲和力的讲授风格和精心准备的多媒体素材,充分体现了该课程作为专业启蒙的引导作用。

随后,杨婷婷老师分享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中“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的教学设计。杨老师通过一个设计不佳的数据库实例引入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数据冗余和操作异常的危害,并自然引出范式理论作为解决方案。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展示了如何通过项目驱动,让学生在做中学,深刻理解规范化的实际价值。

短暂休息后,杨杰老师对《数据结构》中的“图的最短路径算法”进行了精彩剖析。杨老师通过动态图表演示了Dijkstra算法的执行过程,将复杂的算法步骤可视化,使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直观明了。他特别注重对学生算法思维的训练,引导大家就算法优化、时间复杂度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激烈辩论。

最后一位是杨洋老师,他同样就《操作系统》课程中的“内存管理”章节进行了说课。杨老师从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谈起,逻辑严密地阐述了从基本分页到请求分页管理的演进过程,并对比了不同管理方式的优劣。他的讲解高屋建瓴,展现了深厚的理论功底,与张翼捷老师的讲授形成了有益的互补与呼应。

整场磨课活动持续近三个小时,内容丰富饱满,研讨气氛热烈。在每一位老师分享后,与会教师都从教学内容、案例设计、教学方法、课堂互动及课件制作等多个维度提出了中肯的改进建议。思想的碰撞激发出无数智慧的火花,不仅为授课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供了宝贵思路,也让所有参与教师在交流互鉴中共同进步。
基础教研室主任在总结中指出,磨课是锤炼教学内功、打造“金课”的重要途径。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基础教研室教师们严谨治学、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未来,教研室将继续常态化开展此类教研活动,凝聚集体智慧,不断提升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马钰杳
文:施程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