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打造高质量精品课程,智能科学教研室于2025年5月21日下午4点在勇者楼207教室开展了主题磨课活动。活动由教研室主任徐多礼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与,三名教师分别围绕不同课程内容进行主讲展示,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研讨打磨。

活动伊始,徐多礼主任对本次磨课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阐述。他强调,磨课是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集体研讨、互提建议,能够帮助教师精准把握课程重难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路。徐主任希望各位教师在本次活动中积极发言、深入交流,以“精雕细琢”的态度打磨每一个教学环节,共同推动教研室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体验。

在磨课展示环节,三位主讲教师依次登台,结合自身课程特点进行了精彩的教学内容呈现。邓祥凯老师主讲《Python程序设计》课程,聚焦“组合数据类型”展开详细讲解,内容涵盖序列、列表、元组、集合、字典五种类型的定义、特性及应用场景。讲解中,邓老师通过具体案例对比不同数据类型的使用差异,借助代码演示帮助理解,逻辑清晰、重点突出。郑康培老师则以《编译原理》中的“语法分析”为核心内容,深入剖析了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语法分析方法的原理、步骤及适用范围,通过绘制流程图和实例分析,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李余老师围绕《机器学习》课程,分享了ML磨课理念与实践,从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创新、学生参与成果展示、教学反馈与持续改进三个维度展开论述,提出了将项目式教学融入课程的新思路,并结合学生实际案例阐述了教学反馈机制的构建方法。

最后,徐多礼主任对本次磨课活动进行了总结。他对三位主讲教师的精心准备和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各位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都有了新的收获。徐主任强调,磨课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后续教研室要将磨课活动常态化、制度化,针对不同课程、不同教学环节持续开展深入研讨。同时,要鼓励教师将研讨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形成“磨课—实践—反思—提升”的良性循环,切实提升教学质量。
此次磨课活动为教研室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不仅帮助主讲教师优化了教学方案,也为全体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经验借鉴。未来,智能科学教研室将继续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创新教研活动形式,深化教学改革,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智能科学人才贡献力量。
文:崔晓凤
图:邓祥凯、郑康培、李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