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智慧火花迸发。2025年11月7日下午,玉棠书院-Talking演讲厅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计算机学院主办的《计算机技术赋能垂直行业发展》系列讲座正式拉开帷幕,首场讲座荣幸邀请到中冶赛迪集团的智能制造专家蒲天一先生,为全院教师带来了一场题为《计算机技术赋能垂直行业发展(一)——智能制造》的精彩分享。本次讲座旨在搭建产学研融合的桥梁,让前沿的工业实践反哺理论教学,共同探索计算机技术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中的核心驱动力。

下午两点,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开始。主讲人蒲天一先生立足于全球制造业变革的宏大背景,以中冶赛迪在钢铁工业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创新实践为蓝本,生动描绘了一幅计算机技术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的壮丽画卷。他指出,在工业4.0的时代浪潮下,智能制造已非遥远的概念,而是正在发生的产业革命,其核心正是由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前沿计算机技术所构筑的“智慧大脑”。

从“制造”到“智造”:代码正在重写钢铁的基因
蒲天一先生通过一系列鲜活的案例,将抽象的技术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工业奇迹。他展示了中冶赛迪如何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信息孤岛”,实现全流程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互联互通;如何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在虚拟空间中构建起高保真的工厂模型,实现对物理实体的精准映射、动态监控与预测性维护;又如何借助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算法,对海量的生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优化炼钢、连铸、轧制等核心工艺,从而在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能耗成本的同时,实现了生产决策的智能化。

“过去,老师傅的经验是生产的核心;今天,数据成为了新的‘生产资料’,算法则是最高效的‘生产工具’。”蒲天一先生的这一精辟总结,引发了在场教师的深深共鸣。他强调,计算机技术不再是制造业的辅助工具,而是驱动其迈向高效、绿色、安全的根本性力量。
思想碰撞,共话未来:产学研融合的新起点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现场气氛达到高潮。计算机学院的教师们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就数据安全、算法模型的工业适配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等议题,与蒲天一先生进行了深入而坦诚的交流。问题既有理论深度,又具现实关怀,思想的火花在问答间频频碰撞。大家一致认为,高校的计算机科学研究必须与产业界的实际需求同频共振,方能产出真正有价值、能落地的成果。

讲座在持续一个半小时后圆满落幕。会议主持人周海主任总结表示,本次讲座是学院推动“新工科”建设、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一环。蒲天一先生的分享不仅拓宽了教师们的学术视野,更指明了计算机教育与应用研究的新方向。《计算机技术赋能垂直行业》系列讲座将继续邀请金融、医疗、农业等领域的顶尖专家,共同解析计算机技术如何深度重塑千行百业。
这场关于智能制造的智慧盛宴,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它预示着计算机学院与产业界的合作将迈向更广阔的天地,共同为培养引领未来的卓越工程师、攻克关键领域的技术难题而携手奋进。
图/文:施程耀